编者按
2022年3月,中央宣传部、中国科协、科技部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、国防科工局6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2022年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》,陆续在全社会广泛开展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学习宣传活动。
近日,2022年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宣传专题已在中国科协官网、科协网上会史馆、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正式上线(网页地址:https://zt.scimall.org.cn/2022/0526/index.html)。聚焦各地开展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评选情况,我们将为大家陆续推送全国学会、地方科协推荐候选人的风采事迹。学习最美、争当最美,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,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包安明,1967 年 8 月生,全国政协委员,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,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务委员、研究员,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。
包安明长期从事资源环境遥感、流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利用等研究工作,在土地资源利用与优化管理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、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、流域水文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。
从事科研工作 30 多年来,他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,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只争朝夕的精气神、舍我其谁的责任心,先后主持 973、863、支撑、国际合作、基础专项、自然基金等课题 40 余项;被中国科学院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授予“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”;先后获得新疆天山英才、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、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、中国最美地理工作者、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等殊荣。
图/民进新疆区委会
包安明的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、新疆防灾减灾应急管理、中亚生态环境监测等,获得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与好评,在美丽新疆建设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、科技支撑地缘合作与环境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他主持 973 课题“干旱区绿洲化、荒漠化特征及时空格局”和国家重大环保专项“新疆生态十年遥感调查与评估”等,阐明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化、盐渍化和沙漠化时空格局和演变规律,分析了新疆十年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,系统评估了新疆重大生态工程十年的生态成效。本人获得环保部“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(2000-2010 年)遥感调查与评估”项目优秀个人表彰(环生态〔2016〕154 号)。
他提出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的资源承载评估方法,组织编制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》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体功能区规划》;在第三极冰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地学期刊《自然气候变化》,该研究结果表明,随着冰川进一步消退,未来第三极地区面临的冰湖溃决洪水风险将可能接近当前的 3 倍,位于西部的喀喇昆仑等地区将可能成为新的热点地区。